第三章:狐族涂山氏 一_终南山主人
乡村小说 > 终南山主人 > 第三章:狐族涂山氏 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章:狐族涂山氏 一

  众人一说到纣王帝辛,便会想到坏他江山的狐狸精妲己,但我要说的是,商汤与狐狸精的源缘并非如此。

  狐狸这个词中,狐和狸并不是一种动物,狐气质高贵、体态优雅,狸身体轻小,行为机警。

  所以本书要说的是狐族,不是狐狸,也不是狐狸精。

  那狐族,本是昆仑山上的九尾灵狐之后,但后世说他是有九只尾巴,一百年的修炼,便生出一只尾巴来,直到最后,通体毛发变成银白,成为千年银狐。

  但这是世人以讹传讹的误会,九尾灵狐并非有九只尾巴,而是他们的尾巴特别的蓬松宽大,甚至远超出常人想象,尾巴有好几种颜色够成,并且呈条状,打眼看上去,像是有好几条尾巴聚在一起,其实只是尾巴过于宽松和和条状毛色问题。

  我最初看到时,也一下子觉得他有好多条尾巴,但近距离看清时,才会确认其实是一条。

  另外一点,狐族原本生活在昆仑山上,在距今12000年前,他们是昆仑山上很有实力的灵兽一族,他们主要以吃人为生。

  是的,以吃人为生。

  这对人类来说,是很难接受的,但在他们的眼里,他们吃人,和我们吃鱼同样正常,余下的只是要不要吃人和想不想吃人的问题。并不会产生罪恶感,最多,只是内心感激一下人类为自己提供了食物。

  当时狐族中最强大的是九尾灵狐这一族,既然世人给他们起名叫九尾灵狐,我就这样称呼吧。

  九尾灵狐一族因体形高大(站立时一米二左右),生灵凶猛而著称,在大型动物中,人奔跑的速度相对较慢,族群发展速度却快,这给九尾灵狐一族提供了强大的食物来源。

  距今12000年时的无极生化之后,人类开始受到山川气灵的滋养,开启了人神共居时期,族群中开始出现了“神“,也就是智者,而对智者的重要介定条件,便是降伏灵兽,九尾灵狐一族的首领,便是首选对象之一。

  九尾灵狐被龙马氏的弟子法藏(终南山主人的二师兄)收伏之后,与陆吾、毕方一道成为昆仑山众灵兽之一,并且极富威望。这之后,九尾灵狐一族除了一两个实在忍不住嘴馋偶尔会吃掉人外,吃人对他们来说已然是很遥远的事。就像大熊猫原本是吃腐肉的动物,后来慢慢变得吃竹子了。

  距今9000年百智出昆仑后,九尾灵狐一族与岷羌神农氏族同行,后有一九尾灵狐,历经数百年修炼,可幻化为人形,与一智者结合,感而受孕,后来这一族人最初生活在川汶川、北川一带,成为涂山氏族的祖先。

  这一族因源于昆仑古羌族,九尾灵狐又是法藏收伏的灵兽,因此威望极高。大禹的母亲虽然是轩辕氏的后代——挚的女儿,有着神族的血统,但仍需要强大后盾的支持,他便娶了涂山氏族族长的女儿女娇为妻。得到了涂山氏族在支持,使得自己在整个南方有了强大的部族支持。

  涂山氏族的地位一直非常含糊,因为是九尾灵狐一族与人的结合,即非纯粹的狐族,也非人族,更非神族,不为当世人所接受,便自己离群不与众人同行,相当于过了与世隔绝的隐士生活。正是这种隐士般的生活,在轩辕氏绝地通天灭众神时,得以幸免。后来世间难见神族时,他们一族以非神非人的面目出现,各个部落对他们的态度可以用敬畏二字来形容。

  大禹当位后,涂山氏族为了不为世人打扰,搬离祖居之地,不知所终,因在神仙谱上无名,被灵界一直当做“妖“来看待,“妖”这个字,从一开始,就用来代指以狐族涂山氏为代表的不在神仙谱之上的各路神怪。

  此后千余年中,涂山氏族对外人来说,无影无踪,对内来说,潜心修炼,修炼有两个方向,一是待灵力增强后,死后投胎转世为人,拥有人的体质和身份;二是修炼成为灵狐,修炼后的灵狐没有实体,只有看得见的相,就像投在电影幕布上的图像一样,或者说就像能让每个人都看得到的鬼一样。

  纣王死后,涂山氏族长派了自己的三女儿去接纣王的灵魂,纣王死不心甘,向她开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条件,如果她能帮自己杀死周武王姬发,他便把在灵魂散却之前,将祖上传下来的神仙谱上的名额让给灵狐,这样,便可脱离妖的身份,拥有正统神族的位置。……

  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纣王死后,涂山氏族长派了自己的三女儿去接纣王的灵魂,纣王死不心甘,向她开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条件,如果她能帮自己杀死周武王姬发,他便把在灵魂散却之前,将祖上传下来的神仙谱上的名额让给灵狐,这样,便可脱离妖的身份,拥有正统神族的位置。

  这名女子,出生之后,老族长(其祖母,涂山氏族的真正控制者),因其出生的涂水之畔,又多加怜爱,为其取名为涂涂。

  涂涂时年十七,出生之后有人之形而无人之体,也就是你能看到她有人的样子,而

  没有人的肉身,以灵物的形式存在着。涂涂长大之时,便问祖母,为何族中的很多人都有身体,我却没有,我也要身体。

  祖母笑道,你可知,这事件之物,无要比有好,有存必有所坏,如人那身体,终就是装你七情之魂的皮囊,数十年中,必有破坏。你无皮囊,便无坏败,故可以存活数百年之久,有何不好。

  涂涂道,涂水虽多,然不在腹中,必不解渴,岁月虽久,然不知五味之实,其久何谓。

  本书首发来自17K,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cshu.cc。乡村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xcsh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