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九十六章:朱棣吓跑道人,朱标启用锦衣卫!_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
乡村小说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 第二百九十六章:朱棣吓跑道人,朱标启用锦衣卫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百九十六章:朱棣吓跑道人,朱标启用锦衣卫!

  浙江。

  青田县,石门洞。

  临江旗、鼓两峰劈立,对峙如门,故称“石门”。

  “有门无门,是为佛门。似洞非洞,适成仙洞。”,从唐代开始,石门洞就是道教36洞天中,第12洞天。

  刘伯温师从铁冠道人张中,儒道兼修,长期以来,石门洞就是刘伯温修学、修身、修养、修炼、休整的重要场合。

  ……

  数日后。

  几辆马车停靠在山脚。

  朱棣、徐妙云抱着两个小家伙,从马车上下来。

  视线沿着入山石阶向上延伸。

  目视所及,郁郁葱葱。

  朱棣不免有些感慨。

  眼下此处清幽,罕见人迹,只有刘伯温这种隐士,又或者有钱的闲雅之士,亦或是李白这种文学大家,才会来此地。

  搁在几百年后,这里可就是著名旅游景区了。

  朱棣收敛思绪,转头,“娘,要不你就在山脚下等吧,我上去请老滑头。”

  虽然看样子沿途都有台阶,可也不轻松。

  “娘还没老到,连这点路都走不了的地步。”马秀英含笑摇头,“早听石门洞景色优美,既然出来一趟,怎么也要看看。”

  同时,她也想和刘伯温单独谈谈。

  问一问刘伯温,他欠了老四什么,让重八在洪武九年,那么铁石心肠,把老四贬为庶人,逐出族谱。

  “走吧。”

  马秀英率先提步,沿阶而上。

  徐妙云看了眼朱棣,笑笑,朱棣含笑瞪了眼……小夫妻两,抱着两个小家伙忙跟上。

  ……

  山中清幽。

  临近中午,山林中更是惬意。

  竹林深处。

  一竹屋若隐若现。

  竹屋前。

  一老者躺在一把竹制躺椅上,摇着一把竹扇打盹,身侧竹编小桌上,摆放着一副已经下完的棋盘。

  两个茶杯。

  很明显,不久前,这里应该有两个人。

  某刻。

  老者缓缓睁开眼,眯眼看着竹林深处,“璟儿。”

  “父亲,何事?”声音先从老者旁侧,冒着青烟的竹屋内传出,紧接着,一壮年男子,擦手从竹屋走出,快步来到老者身边。

  老者用竹扇点了点山林深处,吩咐:“有客要来,午饭多准备点,应该还不少。”

  刘璟狐疑看着老父亲,“袁相士刚走,咱们这荒野山林,怎么可能客人如此频繁,父亲莫不是真把自己当能掐会算的神仙了。”

  刘伯温无奈摇头,“为父当然不是什么能掐会算的神仙,你仔细观察,今天与往日有什么不同?”

  刘璟拧眉仔细观察,竖耳朵倾听。

  片刻后,摇头:“没什么不同。”

  “算了,去做饭!”朽木不可雕也,他何必强求,儿孙自有儿孙福。

  刘璟察觉老父亲失望,郑重一拜,“儿愚钝,请父亲教。”

  刘伯温微微点头,资质是平庸了点,可胜在心性纯良,未来承平年景,虽不可能极尽显贵。

  但也不怕没有出路。

  随即细细教导:“你陪为父整日住在这山里,却没认真观察所处环境的规律……”

  ……

  他之所以被人称道:才智过人。

  很大原因,就在于他善于观察、总结。

  ……

  “你何时见过,临近中午,风和日丽,山中的飞鸟却如此活跃?必然是受惊!”

  ……

  刘璟再仔细辩听,的确,隐隐间,山中鸟鸣声不断。

  ……

  “聪慧是由先天决定的,但能力、才智却可通过后天努力,一定程度弥补,在一个新环境中,首先要学会观察,总结环境中内在规律,做到心中有数,如此,环境变化,你就能第一时间察觉……”

  刘璟耐心听完后,郑重一拜,“儿记住了,儿这就去多准备些饭食。”

  刘伯温微微点头。

  待刘璟返回竹屋后。

  哎!

  忽然叹息一声,“是这清净要结束了?”

  话罢,扭头看向身侧棋盘,微微皱眉。

  一子子将棋子分好,放入棋盒……

  沙沙沙……

  刚收拾好,就听到密集脚步声靠近,转头……

  马秀英含笑带着一群人走来,“刘基,满朝文武恐怕就你最懂人生二字。”

  刘伯温已经起身,跪倒参拜:“臣刘基,拜见娘娘。”

  刘璟听闻动静出来,看到马秀英时,也忙跑到刘伯温身边跪下。

  马秀英快走几步,扶起刘伯温,苦笑:“我们叨扰你清幽闲适的日子,你可别在心里埋怨。”

  “臣怎敢。”刘伯温含笑说着,看向朱棣,随即郑重一拜,“臣刘基谢朱秀才救命之恩。”

  这位落得现在的境况。

  他也有很大原因。

  朱棣忙闪避躲开。

  直到现在,他都想不起,到底什么时候帮过刘伯温。

  刘伯温微微错愕。

  马秀英看了眼,笑道:“重八说你欠我们家老四的,他跟着我来请你出山,你肯定会来,不过,我路上问了,老四却想不起来。”

  刘伯温眉头微皱,看向朱棣。

  朱棣笑着点点头。

  ……

  午饭后。

  马秀英和刘伯温下棋,扭头看了眼坐在身后的朱棣、徐妙云,“这里景色挺不错,你们小夫妻两去看看吧。”

  朱棣随即起身,伸了伸腰,笑道:“娘,你可总算发话了。”

  说着,扭头:“明霞,你帮我们看着两个小家伙,我和妙云好好逛逛。”

  马秀英没好气笑着瞪了眼。

  刘伯温一直默默观察。

  很快,夫妻二人把两个小家伙丢下,便离开了。

  走远一些。

  徐妙云低着头,手悄悄,假做不小心碰了碰朱棣手背。

  朱棣一把握住,含笑侧头,揶揄:“我们虽然不是老夫老妻,但牵个手,没必要这么害羞了吧?”

  “谁害羞了!”徐妙云侧身,微微仰头,俏脸红扑扑,唇角泛着明媚笑意,“我就是想让你主动。”

  朱棣笑笑,牵着徐妙云手往前走。

  徐妙云偷偷笑着。

  某刻,好奇询问:“母后肯定是询问,刘伯温欠你什么?你就不想知道?”

  ……

  竹屋前。

  已经只剩马秀英、刘伯温二人。

  马秀英盯着棋盘落子同时说道:“我们家老四,好像忘了曾帮助过你,重八对我说,他洪武九年,那么狠心对老四,和你欠老四有关,能告诉我,到底是什么事吗?”

  洪武九年的变故。

  改变了老四的一生!

  她身为母亲,就是想弄清楚,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
  发生的事情,已经发生,无法改变。

  但她要避免,同样的事情,再次发生。

  所以,必须了解事情始末。

  刘伯温略微沉默,“洪武八年正月下旬,臣感染风寒……”

  马秀英微微皱眉。

  洪武八年,凤阳陪都行宫,历时六年刚刚建好。

  重八就带着她、标儿,趁着年节休沐,回陪都行宫查看。

  刘伯温染风寒。

  胡惟庸即便带御医去,也不可能是重八指派。

  胡惟庸再假传圣旨!

  胡惟庸为何假传圣旨,带着御医去给刘伯温看病?

  二人的关系,一直以来就不好。

  恐怕不怀好意吧!

  ……

  “当时燕王应该是趁陛下、娘娘不在宫内,偷偷溜出宫,不知为何,就与胡惟庸相遇……”

  马秀英听着听着。

  就全都明白了。

  老四也看出其中有猫腻,所以阻止了胡惟庸。

  怪不得,刘伯温说老四对他有救命之恩。

  怪不得,重八说刘伯温欠老四的。

  胡惟庸假传圣旨,亲自带御医去刘伯温府上,分明就是不怀好意。

  却被老四给破坏了。

  自从刘伯温辅佐重八建立大明后,民间就一直流传‘三分天下诸葛亮,一统天下刘伯温;前朝军师诸葛亮,后朝军师刘伯温’的说法。

 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。

  大明刚立国时。

  兄弟们变了,重八如履薄冰,才压了刘伯温的爵位。

  汤和也一样,汤和在军中的影响力很大。

  开国那会儿,有老兄弟,为了自己能封的高一点,甚至私下里议论,汤和应该封王。

  而洪武九年,当老四为了拒绝封藩,喊出争储夺嫡时。

  重八就想到了老四接触刘伯温。

  加重重八对老四的怀疑。

  所以才会发生,一贬到底后,老四还被重八严密监视之事。

  马秀英回神,“你以为,老四当时抱着什么目的,出手救你?”

  “臣不知。”刘伯温摇头。

  这两年隐居,他也琢磨过这个问题。

  抬头,笑着反问:“娘娘,现在的情况,这个问题很重要吗?臣看,朱解元只想过点安稳日子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cshu.cc。乡村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xcsh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